狗狗护主是本能吗?
不是的,人类驯养犬只的历史非常短,只有大约1500年,目前普遍认可的起源时间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早期阶段,人们为了获取狗的捕猎、看家能力对不同品种进行培育,但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还是获取狗的能力本身,而不是将狗视为家庭成员,狗只是作为工具存在而已,并没有把狗当做一个生命个体来对待(事实上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没有这种意识)。
从历史记载来看,最早记录到狗保护主人的事例就是古罗马人发现他们的猎犬会阻止敌兵靠近主人。另外,中国最早记载狗的文献来自西汉的《西京杂记》,里面描述了汉朝某位皇帝出巡时有一头护卫他的警犬,被其他士兵射杀后,这头警犬的尸体一直保持着站立的姿势。 虽然历史上有很多狗救主的例子,但这些都不能说明这是狗的保护性行为的自然表现——要知道,猫和鸡等动物也会保护自己的主人。比如二战期间,法国有报道就提到过一只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牺牲生命的故事。因此这些只能说是经过几千年的训练形成的习惯而已。
至于现代的家养宠物犬,它们之所以表现出护主的倾向主要是受训练的影响所致。现在几乎所有的犬只的训练都是从幼犬期开始进行的,通常是在幼犬出生后的第7-8周接受第一次训练,每次持续4分钟左右,以刺激幼犬的脑部发育并让幼犬养成条件反射。随着幼犬月龄的增长,训练时长会逐渐增加。成年后的犬只每天平均要接受2次左右的训练。
在这些训练课程中,最常见的就是“拒食训练”,它属于行为矫正的一种,目的是改变狗在进食时的不良习惯。具体做法是让狗在吃饭时受到惊吓或遭到训斥,使它在吃饭时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主人身上;然后再通过奖励机制让狗明白它只要不吃饭就不会再受到惊吓或挨训即可。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有效改掉狗吃食时东张西望、狼吞虎咽以及吃完之后继续玩闹等不良习惯。 而这个拒食训练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对犬只攻击性的训练。在这个步骤中,饲主要将食物扔向离犬很近但是又不会让它轻易吃到的地方,然后鼓励犬去咬住食物。如果犬能成功地衔住并且不吃掉的话,就给予奖励。反复几次以后,犬就会逐渐学会用嘴咬人或者物品的方法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护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锻炼犬的咬合力与嗅觉辨别力,为日后参加各种比赛打下基础。 其实不仅仅是护食,所有的犬只训练都少不了攻击性训练的内容——这一点也是很多爱狗人士所不能接受的:既然你要训练你的狗咬人,干嘛还要养狗呢?直接去养藏獒不就得了…… 我认为,如果要避免狗咬伤人的情况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饲养之前先了解清楚它的性格,不要养那些天生具有攻击性的犬只。其次,对于已经养成了攻击习性又很难改掉的犬只一定要严加看管,禁止其单独外出。最后,对于那些容易受到外物刺激而产生攻击欲望的犬只更应加强看护。